![]() |
|
| |
![]() |
#1 |
高级会员
注册日期: 06-11
帖子: 14579
精华: 1
现金: 224494 标准币
资产: 234494 标准币
![]() |
![]() lisp经典程序100例,全是源程序!
www.dimcax.com lisp经典程序100例,全是源程序! lisp经典程序100例的内容对您一定有帮助。在某些方面能大大提高 您的工作效率。下面的程序均以源程序方式给出,您可以使用、参考、修改它。 bg.lsp --- 表格自动生成 asc.lsp --- 将文本文件内容写入图中,字符是单个的 wf.lsp --- 将图中字符写入磁盘 exstr.lsp --- 将字符串分解成单字 pgtxt.lsp --- 将字符合成字符串 pb.lsp --- 通过给出长度将字符串分成两个串 cht.lsp --- 直接修改文字内容或块属性 ct.lsp --- 对数字串进行加减 chh.lsp --- 直接修改文字高度 chhw.lsp --- 直接修改文字高宽比(针对pkpm软件将字符定位点改为左下角) chst.lsp --- 直接修改文字字体 。。。。自已看吧! 描述:lisp经典程序100例 638 可是我不会用呀 可以看看 有没有让文字自动对齐的的啊 怎么不把明细表列完呢? 我不爱吃虾! 作者是尉迟俊岭,部分程序加密了。 楼主要是给出命令列表就更好了。 有没有二次开发的标准件呀 开心每一天 看看是否对我有用 ver: 1.2 作者: 尉迟俊岭 一. 软件功能: 对autocad的功能作了大量扩充,特别是文字表格部分。并针 对建研院的pk.pm生成的图形进行再加工,并开发了建筑软件,所以特别适 合土建专业使用。 二. 手工安装: 1.在 autocad所在目录如: c:\acad12下建立一子目录system,在 system 子目录下执行 sys -y ,将压缩文件sys.exe中的文件解开至system子目录下。 2.r12版autocad:将system子目录下的acad.mnu、acad.lsp、acad.lin、 acadr12.lsp拷贝到autocad所在目录的support子目录下。将txt.shx拷贝 到fonts子目录下。 3.r12版autocad: 修改启动文件acadr12.bat中的一句为: set acad=c:\acad12;c:\acad12\support;c:\acad12\fonts;c:\acad12\system 此句应根据autocad实际所在目录进行调整。 三. 此软件完全支持r10以上版本,绝大部分程序向下支持至2.6版。 四. 如果您有什么建议或发现软件中有错误,请打电话 ![]() email:cjl@cenpok.net, 本人不胜感谢! 随手算板: 板弯矩配筋计算程序(塑性)一~九 版本: v1.2 设计: 迟俊岭 未注册版本仅在每次使用时出现注册提示,其余功能均相同。 本程序启动后,可以多次修改计算参数,不必退出,然后点取 <计算>按钮。如果结果满意并想存盘,则点<存入文件out.txt>。 说明: 1. 人防计算时,人防荷载应取标准值(即等效净荷载的分项系数 取1.0)。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:一级钢:γd=1.5,二级钢: γd=1.35,混凝土:γd=1.5。 2. 板计算系数选自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出版的计算手册。 3. 实测板跨时,板厚自动取短跨的1/40, 并不小于100。 4. 实测板跨仅对1:100比例的图,如天正和pmcad生成的图,其 它比例的图请自己输入参数。 \pj 随手算之一: 矩形或t形截面梁弯矩配筋计算程序 版本: v1.2 设计: 迟俊岭 未注册版本仅在每次使用时出现注册提示,其余功能均相同。 本程序启动后,可以多次修改计算参数,不必退出,然后点取 <计算>按钮。如果结果满意并想存盘,则点<存入文件out.txt>。 计算原理: 1. 矩形截面梁:αs=m/(fcm*b*h0*h0), ξ=1-sqrt(1-2*αs) γs=1-ξ/2。一级钢:ξb=0.614;二级钢:ξb=0.544。 sqrt --- 指开方 2. t形截面梁:当m≤fcm*bf*hf*(h0-hf/2)时为一类截面。按 宽度为bf、高为h的矩形粱计算。 当m>fcm*bf*hf*(h0-hf/2)时为二类截面。 αs=[m-fcm*(bf-b)*hf*(h0-hf/2)]/(fcm*b*h0*h0), ξ=1-sqrt(1-2*αs), as=fcm*[b*ξ*h0+(bf-b)*hf]/fy 说明: 1. 梁宽<=200时,给出2根钢筋的选择。梁宽>200时,选用3根以 上的钢筋。 2. 当钢筋大于4根25时,仅给出直径为25的根数。 3. 人防计算时,人防荷载应取标准值(即等效净荷载的分项系数 取1.0)。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:一级钢:γd=1.5,二级钢: γd=1.35,混凝土:γd=1.5。 4. 如果翼缘宽度bf大于12*hf+b,取bf=12*hf+b 5. 经济配筋率为:矩形:0.6%~1.5%;t形:0.9%~1.8% 配筋率为: c35及以下:0.15%;c40及以上:0.2%。 人防荷载下:c20:0.2%;c25~c40:0.25%。 \bpj 随手算之二: 一米宽板弯矩配筋计算程序 版本: v1.2 设计: 迟俊岭 未注册版本仅在每次使用时出现注册提示,其余功能均相同。 本程序启动后,可以多次修改计算参数,不必退出,然后点取 <计算>按钮。如果结果满意并想存盘,则点<存入文件out.txt>。 计算原理: 1. αs=m/(fcm*b*h0*h0), ξ=1-sqrt(1-2*αs), γs=1-ξ/2。 一级钢:ξb=0.614;二级钢:ξb=0.544。 sqrt --- 指开方 说明: 1. 钢筋间距为100,130,150,200。 2. 一级钢直径: 6至14。二级钢直径: 12至25。 3. 人防计算时,人防荷载应取标准值(即等效净荷载的分项系数 取1.0)。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:一级钢:γd=1.5,二级钢: γd=1.35,混凝土:γd=1.5。 4. 经济配筋率为0.4%~0.8% 配筋率为: c35及以下:0.15%;c40及以上:0.2%。 人防荷载下:c20:0.2%;c25~c40:0.25%。 \gj 随手算之三: 矩形截面梁、柱斜截面配筋计算程序 版本: v1.2 设计: 迟俊岭 未注册版本仅在每次使用时出现注册提示,其余功能均相同。 本程序启动后,可以多次修改计算参数,不必退出,然后点取 <计算>按钮。如果结果满意并想存盘,则点<存入文件out.txt>。 计算原理: 1. 受剪截面应满足: v≤0.25*fc*b*h0 2. 矩形、t形和i形截面的一般受弯构件,当仅配有箍筋时, 应满足:v≤0.07*fc*b*h0+1.5*fyv*h0*asv/s 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矩形截面独立梁(包括作用有多种荷载, 且集中荷载所产生的剪力占75%以上时), 剪力配箍应满足: v≤0.2*fc*b*h0/(λ+1.5)+1.25*fyv*h0*asv/s λ --- 计算截面的剪跨比, 可取λ=a/h0, a为集中力 作用点到支座或节点边缘的距离。当λ<1.4时, 取 λ=1.4;当λ>3时, 取λ=3 3. 矩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, 斜截面受剪应满足: v≤0.2*fc*b*h0/(λ+1.5)+1.25*fyv*h0*asv/s+0.07*n 当n>0.3*fc*a时, 取n=0.3*fc*a, a为构件截面面积 λ --- 计算截面剪跨比的取值: 对框架柱: 取λ=hn/2/h0 当λ<1时, 取λ=1;当λ>3时, 取λ=3。hn指柱的净高。 当 v≤0.2*fc*b*h0/(λ+1.5)+0.07*n时, 构造配箍。 4. 矩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, 斜截面受剪应满足: v≤0.2*fc*b*h0/(λ+1.5)+1.25*fyv*h0*asv/s-0.2*n 当0.2*n>0.2*fc*b*h0/(λ+1.5)时, 取0.2*n=0.2*fc*b*h0/(λ+1.5), 并且asv/s≥0.03*fc*b*h0/fyv/h0 λ --- 计算截面的剪跨比, 取λ=a/h0 当λ<1.4时, 取λ=1.4;当λ>3时, 取λ=3。 说明: 1. 梁宽<300时,给出双只筋。梁宽>=300时,还给出四只筋。 2. 人防计算时,人防荷载应取标准值(即等效净荷载的分项系 数取1.0)。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:一级钢:γd=1.5,二级 钢:γd=1.35,混凝土:γd=1.5。混凝土的动力强度设计值 乘以0.8的折减系数。受弯构件斜截面计算时,按下列公式 进行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跨高比的修正。 vcd=ψc*ψ1*vc ψc=sqrt(fc30/fc), 当混凝土小于等于c30时,ψc=1; 当混凝土大于c30时,按此式计算。 ψ1=1-l0/15*(l0/h0-8)≥0.6 ψ1 --- 梁跨高比影响系数。当l0/h0≤8时,ψ1=1; 当l0/h0 >8时,计算确定。 3. 轴力n:当为压力时,输入正数;当为拉力时,输入负数 4. 人防荷载下,连续粱和框架在距支座边缘1.5倍梁高范围内 箍筋配筋百分率应不低于0.15%。间距不宜大于h0/4, 且不 宜大于5倍的纵筋直径和100。 5. 非人防配筋率为: 0.02*fc/fyv。人防配筋率为: 0.02*fcd/fyvd。 \jn 随手算之四: 矩形截面剪、扭配筋计算程序 版本: v1.2 设计: 迟俊岭 未注册版本仅在每次使用时出现注册提示,其余功能均相同。 本程序启动后,可以多次修改计算参数,不必退出,然后点取 <计算>按钮。如果结果满意并想存盘,则点<存入文件out.txt>。 计算原理: 1. 受剪、扭截面应满足: v/bh0+t/wt≤0.25*fc 当 v/bh0+t/wt≤0.7*ft时,构造配置受扭筋 wt --- 受扭构件的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,对矩形截面: 取 wt=b*b*(3*h-b)/6 2. 取受扭纵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:ζ=1.2 剪扭构件混凝土强度降低系数: βt=1.5/[1+0.5*v/t*wt/(b*h0)] 当βt<0.5时,取βt=0.5;当βt>1时,取βt=1 剪力配箍:asv/s=[v-0.07*(1.5-βt)*fc*b*h0]/1.5/fyv/h0 扭矩配箍:astl/s=[t-0.35*βt*ft*wt]/1.3145/fyv/acor 扭矩配置纵筋:astl=1.2*fyv*asvt*ucor/fy 3. 受剪和受扭单肢箍筋的总用量: 双肢箍:asv/s=asv/s/2+astl/s 四肢箍:asv/s=asv/s/4+astl/s 4. 最小配筋: 受剪扭箍筋配筋率:ρmin=0.02*α*fc/fyv , α=1+1.75*(2*βt-1) 受扭纵筋:astl,min= 0.08*(2*βt-1)*(fc/fyv)*b*h 5. 规范的受扭计算公式(本软件所采用)仅适用于平衡扭矩,不适 用于附加扭矩。 符号含义: bcor --- 截面核芯部分的宽度,取bcor=b-2倍净保护层 hcor --- 截面核芯部分的高度,取hcor=h-2倍净保护层 acor --- 截面核芯部分的面积,取bcor * hcor ucor --- 截面核芯部分的周长,取ucor=2*(bcor+hcor) \ty 随手算之五: 挑沿、雨蓬或阳台计算程序 版本: v1.2 设计: 迟俊岭 未注册版本仅在每次使用时出现注册提示,其余功能均相同。 本程序启动后,可以多次修改计算参数,不必退出,然后点取 <计算>按钮。如果结果满意并想存盘,则点<存入文件out.txt>。 说明: 1. 平板上已经考虑了0.7kn/m2的双面抹灰。 2. 平板上外加恒载指: 平面总恒载-板自重-抹灰(0.7kn/m2)。 即如果平面总恒载大于板重加抹灰, 请输入差值。一般情况 下不必输入。 3. 竖板装修按0.7kn/m2的双面抹灰考虑。不符时通过加大板厚 b来解决。 4. 板端考虑1.0kn的集中力活载,不与面活载同时考虑。 5. 钢筋间距为100,130,150,200。 6. 一级钢直径: 6至14。二级钢直径: 12至20。 7. 当加窗重开关打开时, 程序考虑1.8米高的钢窗重: 0.45*1.8=0.81, 不符时通过调整竖板高度来解决。 8. 经济配筋率为0.4%~0.8% 配筋率为: c35及以下:0.15%;c40及以上:0.2%。 \lf 随手算之六: 受弯构件裂缝宽度验算程序 版本: v1.2 设计: 迟俊岭 未注册版本仅在每次使用时出现注册提示,其余功能均相同。 本程序启动后,可以多次修改计算参数,不必退出,然后点取 <计算>按钮。如果结果满意并想存盘,则点<存入文件out.txt>。 计算公式: wmax=αcr*ψ*σss/es*(2.7*c+0.1*d/ρte)*ν ψ=1.1-0.65*ftk/ρte/σss 符号含义: ψ ---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变不均匀系数,当ψ<0.4时, 取ψ=0.4;当ψ>1.0时,取ψ=1.0。直接承受动力荷载 的构件取ψ=1.0。 αcr ---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:对受弯构件,取αcr=2.1 c --- 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(mm)。 当c<20时,取c=20 ν --- 纵向受拉钢筋表面特征系数:对变形钢筋,取ν=0.7; 对光面钢筋,取ν=1.0。 d --- 钢筋直径(mm):当用不同直径的钢筋时,用换算直径 d=4as/u,u为纵向受拉钢筋截面总周长。 ρte --- 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:ρte=as/(0.5bh)。当ρte<0.01 时,取ρte=0.01 σss --- 短期荷载效应组合下的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应力或等效应 力。对受弯构件:σss=ms/(0.87h0as)。h0=h-c-d/2 ms --- 短期荷载效应组合下的构件弯距 as --- 受拉区钢筋截面面积 \py 随手算之七: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对称配筋计算程序 版本: v1.2 设计: 迟俊岭 未注册版本仅在每次使用时出现注册提示,其余功能均相同。 本程序启动后,可以多次修改计算参数,不必退出,然后点取 <计算>按钮。如果结果满意并想存盘,则点<存入文件out.txt>。 计算原理: 1. 轴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: e0=m/n 2. 附加偏心距: ea=0.12*(0.3*h0-e0) 当e0>0.3*h0时, 取ea=0 3. 初始偏心距: ei=e0+ea 4. e=ηei+h/2-a 5. 偏心距增大系数: η=1+1/(1400*ei/h0)*(l0/h)*(l0/h)*ζ1*ζ2 其中:ζ1=0.2+2.7*ei/h0 当ζ1>1时, 取ζ1=1 ζ2=1.15-0.01*l0/h 当l0/h<15时,取ζ2=1 当构件的长细比: l0/h≤8时,取η=1 6. 当ηei > 0.3h0时,为大偏心受压构件 as=as'=(n*e-fcm*b*h0*h0*ξ*(1-0.5*ξ))/(fy'*(h0-as')) =n*e/α-c*asc 其中: α=fy'*(h0-as') c=ξ*(1-0.5*ξ) asc=fcm*b*h0*h0/(fy'*(h0-as')) ξ=n/(fcm*b*h0), x≥2a' 7. 当ηei ≤ 0.3h0时,为小偏心受压构件 as=as'=(n*e-fcm*b*h0*h0*ξ*(1-0.5*ξ))/(fy'*(h0-as')) 其中:ξ采用规范给出的近似公式: ξ=(n/b-n1)/(n*e/(b*k)-n2)+ξb n1=ξb*fcm*h0 n2=0.45*fcm*h0*h0/(0.8-ξb)/(h0-as')-fcm*h0 k=(0.8-ξb)*(h0-as') 一级钢:ξb取0.614,二级钢:ξb取0.544 说明: 1. 当截面宽度为1000时,按板配筋。其余按柱配筋。 2. 人防计算时,人防荷载应取标准值(即等效净荷载的分项系数 取1.0)。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:一级钢:γd=1.5,二级钢: γd=1.35,混凝土:γd=1.5。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动力强度设计 值乘以0.8的折减系数。 3. 小偏压计算时,当偏心很小或混凝土强度较高时,计算出的钢 筋有可能为负值,此时采用构造配筋。 4. 配筋率为:0.2%。人防荷载下: c20:0.2%;c25~c40:0.25%。 \bcq 随手算之八: 板的冲切计算程序 版本: v1.2 设计: 迟俊岭 未注册版本仅在每次使用时出现注册提示,其余功能均相同。 本程序启动后,可以多次修改计算参数,不必退出,然后点取 <计算>按钮。如果结果满意并想存盘,则点<存入文件out.txt>。 说明: 1. 不配置箍筋或弯起筋的钢筋混凝土板,应满足: fl≤0.6*ft*um*h0, um=2*(l+b+2*h0) fl --- 局部荷载设计值 um --- 距局部荷载面积周边h0/2处的周长 2. 计算箍筋面积时,内定箍筋为i级钢,fyv=210;计算弯起筋面 积时,内定弯起筋为ii级钢,fy=310,弯起角度α为45度。 板厚应满足: fl≤0.9*ft*um*h0 fl≤0.3*ft*um*h0 + 0.8*fyv*asvu fl≤0.3*ft*um*h0 + 0.8*fy*asvu*sinα asvu --- 与45度冲切破坏锥体斜截面相交的全部箍筋面积 asbu --- 与45度冲切破坏锥体斜截面相交的全部弯起筋面积 3. 人防计算时,人防荷载应取标准值(即等效净荷载的分项系数 取1.0)。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:一级钢:γd=1.5,二级钢: γd=1.35,混凝土:γd=1.5。混凝土的动力强度设计值乘以 0.8的折减系数。 \txgd 随手算之九: t形或f形截面刚度计算程序 版本: v1.2 设计: 迟俊岭 本程序启动后,可以多次修改计算参数,不必退出,然后点取 <计算>按钮。如果结果满意并想存盘,则点<存入文件out.txt>。 功能: 1. 可计算t形或f形截面惯性矩,并给出与其腹板矩形截面惯性 矩之比。 2. 如果翼缘宽度bf大于12*hf+b,取bf=12*hf+b 3. 计算公式: y=[h*h*b+hf*hf*(bf-b)]/[2*(bf*hf+b*(h-hf))] y1=h-y it=[b*y1*y1*y1+bf*y*y*y-(bf-b)*(y-hf)*(y-hf)*(y-hf)]/3 矩形腹板: i=b*h*h*h/12 \jbcy 随手算之十: 梁端支承处(无梁垫)砌体局部受压验算 版本: v1.2 设计: 迟俊岭 未注册版本仅在每次使用时出现注册提示,其余功能均相同。 本程序启动后,可以多次修改计算参数,不必退出,然后点取 <计算>按钮。如果结果满意并想存盘,则点<存入文件out.txt>。 计算原理: 1. 跨度大于6米的屋面梁和跨度大于4.8米的楼面梁,要求加梁 垫,所以梁的有效支承长度a0按规范的:小于 6米的钢筋混 凝土梁计算。 a0=10*sqrt(hc/f) hc --- 梁的截面高度(mm) f --- 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(mpa) sqrt --- 指开方 2. 对于图b: a0=(a+h)*h, 并且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: γ≤1.25 对于图c: a0=(b+2*h)*h, 并且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: γ≤2.0 对于图d: a0=(a+h)*h+(b+h1-h)*h1, 并且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γ≤1.5 3. 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:γ=1+0.35*sqrt(a0/a1-1) 4. 上部荷载的折减系数ψ=1.5-0.5*a0/a1, 当a0/a1≥3时,取 ψ=0 5. 验算是否满足: ψn0+n1≤ηγfa1 说明: 1. 普通钢筋混凝土梁, 取梁端底面压应力图形的完整系数: η=0.7; 非普通梁, 即过梁和墙梁, 取梁端底面压应力 图形的完整系数η=1.0 \lkfd 随手算之十一: 梁腹具有矩形孔洞的梁配筋计算 版本: v1.2 设计: 迟俊岭 未注册版本仅在每次使用时出现注册提示,其余功能均相同。 本程序启动后,可以多次修改计算参数,不必退出,然后点取 <计算>按钮。如果结果满意并想存盘,则点<存入文件out.txt>。 计算原理: 1. 孔洞一侧补强钢筋av, ad: av≥0.54*v1/fyv, ad≥0.76*v1/(fyd*sinα) v1 --- 孔洞边缘截面处较大的剪力设计值(kn) fyv --- 孔洞侧边垂直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yd --- 孔洞侧边倾斜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α --- 倾斜钢筋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2. 玄杆内箍筋: vc=β*v, vt=1.2*v-vc nc=nt=m/(0.5*hc+hh+0.55ht) vc≤0.2*b*hc0*fc/(λc+1.5)+1.25*fyv*hc0*asvc/sc+0.07*nc vt≤0.2*b*ht0*fc/(λt+1.5)+1.25*fyv*ht0*asvt/st-0.2*nt β --- 剪力分配系数,一般取0.9 v --- 孔洞中心截面处的剪力设计值(kn) vc --- 受压玄杆分配的剪力, vc≤0.25*b*hc0*fc vt --- 受拉玄杆分配的剪力, vt≤0.25*b*ht0*fc λc --- 受压玄杆的剪跨比,λc=0.75*lh/hc0 λt --- 受拉玄杆的剪跨比,λt=0.75*lh/ht0 lh --- 孔洞的长度 hh --- 孔洞的高度 hc0 --- 受压玄杆的有效高度 ht0 --- 受拉玄杆的有效高度 nc --- 受压玄杆的轴向压力, 当nc>0.3*b*hc*fc时, 取nc=0.3*b*hc*fc nt --- 受拉玄杆的轴向拉力, 当0.2*nt>0.2*b*ht0*fc/(λt+1.5)时, 取0.2*nt=0.2*b*ht0*fc/(λt+1.5) m --- 孔洞中心截面处的弯矩设计值 3. 受压玄杆内纵筋as2按对称配件偏心受压构件计算: mc=vc*lh/2(当as1≥as2时)。当ξ≤ξb时为大偏压,ξ>ξb 时为小偏压,计算公式参见偏压计算程序的帮助。 4. 受拉玄杆内纵筋as3按非对称配筋的小偏心受拉构件计算: mt1=0.25*vt*lh, mt2=0.75*vt*lh as3=nt*e'/[fy*(ht-a-a')] as4: 当nt作用在as3和as4的之间时,按下式计算: as4=nt*e'/[fy*(ht-a-a')] as4: 当nt不作用在as3和as4的之间时,按下式计算: nt≤fy*as4-fy'*as3-fcm*b*x, nt*e≤fcm*b*x*(ht0-x/2)+fy'*as3*(ht0-a')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满足2a'≤x≤ξb*ht0 当x<2*a'时,不考虑混凝土作用, 即: as4=nt*e'/[fy*(ht-a-a')] 因as3面积较小,程序内定as3的保护层a'=35 mm。as4的保护 层a则由用户输入。 构造说明: 1. 孔洞尽可能设置在剪力较小的跨中1/3区域内。孔洞偏心宜偏 向受拉区,偏心距不宜大于0.05h0。孔洞设置在跨中1/3区域 内时, 要求如下: hh/h≤0.4, ln/h≤1.6, hc/h≥0.3。 ht≥150且孔洞距下部受拉钢筋距离≥50。 2. 当孔洞高度小于h/6及100, 且孔洞长度小于 h/3及200时, 孔 洞周边可构造配筋。玄杆纵筋as2、as3可采用2φ10~12, 玄 杆箍筋采用φ6 间距不应大于 0.5倍玄杆有效高度及100。垂 直箍筋av宜靠近孔洞边缘, 倾斜钢筋ad可取2φ12, 倾斜角α 取45度。 \nd 随手算之十二: 简支梁受弯挠度验算程序 版本: v1.2 设计: 迟俊岭 未注册版本仅在每次使用时出现注册提示,其余功能均相同。 本程序启动后,可以多次修改计算参数,不必退出,然后点取 <计算>按钮。如果结果满意并想存盘,则点<存入文件out.txt>。 受弯构件的允许挠度: ┏━━━━━━┯━━━━━━━┯━━━━━━━┓ ┃ 屋盖、楼盖 │当l0<7m时 │l0/200(l0/250)┃ ┃ 及楼梯构件 │当7m≤l0≤9m时│l0/250(l0/300)┃ ┃ │当l0>9m时 │l0/300(l0/400)┃ ┗━━━━━━┷━━━━━━━┷━━━━━━━┛ l0 --- 计算跨度 说明: 1. 悬臂构件的允许挠度值按表中数值乘2取用。 2. 括号内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。 3. 有预起拱时, 挠度值可减去起拱值。 计算公式: 1. 矩形、t形、倒t形和i形截面受弯构件的长期刚度: bl=ms/[ml*(θ-1)+ms]*bs 2. 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作用下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: bs=es*as*h0*h0/[1.15*ψ+0.2+6*αe*ρ/(1+3.5*γf')] ψ=1.1-0.65*ftk/ρte/σss 3. 简支梁的挠度: f=5/384*(g+p)*l*l*l*l/bl 符号含义: ψ ---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,当ψ<0.4时,取 ψ=0.4;当ψ>1.0时,取ψ=1.0。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 构件取ψ=1.0。 αe --- 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 ρ --- 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:ρ=as/(b*h0)。 ρte --- 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(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): ρte=as/(0.5*b*h)。当ρte<0.01时,取ρte=0.01 σss --- 短期荷载效应组合下的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应力或等效应 力。对受弯构件:σss=ms/(0.87*h0*as)。 as --- 受拉区钢筋截面面积 ms --- 按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l --- 按荷载长期效应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ρ' --- 受压钢筋配筋率:ρ'=as'/(b*h0)。 θ --- 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, 当ρ'=0 时,θ=2; 当ρ'=ρ时,θ=1.6; 当ρ'为中间数值时, θ直线内插。 γf' --- 受压翼缘面积与腹板面积的相对比值: γf'=(bf'-b)*hf'/(b*h0) 其中: bf'和hf'为受压翼缘宽度和高度, 当hf'>0.2*h0 时, 取hf'=0.2*h0计算。 注意:1. 荷载取标准值输入 \bslt 随手算之十三: 板式楼梯计算程序 版本: v1.2 设计: 迟俊岭 未注册版本仅在每次使用时出现注册提示,其余功能均相同。 本程序启动后,可以多次修改计算参数,不必退出,然后点取 <计算>按钮。如果结果满意并想存盘,则点<存入文件out.txt>。 说明: 1. 楼梯做法:水泥面层,重:0.45 kn/m2 面砖或现浇水磨石,重:0.7 kn/m2 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,重:1.25 kn/m2 2. 荷载传递:梯板各一半传至两端的梯梁上。休息平台板和楼板 近似取一半传至梯梁。如果休息平台板和楼板进深 大于楼梯间宽度时,取楼梯间宽度。 3. 梯板截面的有效高度:h0=h-20;梯梁截面的有效高度: h0=h-35 4. 取tl1、tl2荷载较大者进行梯梁配筋。 5. 内定梁的钢筋:纵筋二级,箍筋一级。板钢筋由用户选择。 \dj 随手算之十四: 锥形独立基础计算程序 版本: v1.2 设计: 迟俊岭 未注册版本仅在每次使用时出现注册提示,其余功能均相同。 本程序启动后,可以多次修改计算参数,不必退出,然后点取 <计算>按钮。如果结果满意并想存盘,则点<存入文件out.txt>。 说明: 1. 基础长x宽最小取值: 800x800。 2. 基础的放大系数是指将计算得出的基底面积乘以放大系数。 3. 基础长度与弯距方向平行。 4. 基底弯距= m(基顶弯距)+v(基顶剪力)*h(基础高度),如果 剪力产生的附加弯距与基顶弯距相反,则v输入负值。 5. 计算结果将存入当前目录下的: out.txt。 6. 如果选用北京地区地基规范,外荷载请输入标准值。基础构 件计算时自动转换成设计值。 计算原理: 1. 抗冲切验算: fl<=0.6*ft*bm*h0, bm=b1+h0 如果: b>b1+2*h0, fl=pjmax*[(l/2-h1/2-h0)*b-(b/2-b1/2-h0)^2] 如果: b<=b1+2*h0,fl=pjmax*(l/2-h1/2-h0)*b 2. mx= (l-h1)*(l-h1)*(2*b+b1)*pjmax/24 (比规范公式保守) my= (b-b1)*(b-b1)*(2*l+h1)*(pjmax+pjmin)/48 asx= m/(0.9*h0*fy), asy= m/[0.9*(h0-10)*fy] 说明: h -- 基础高度 h0 -- 有效高度,取h0=h-35 l -- 基础长度 b -- 基础宽度 h1 -- 柱子截面高 b1 -- 柱子截面宽 pjmax -- 为基底最大压力 pjmin -- 为基底最小压力 ft -- 混凝土抗拉强度 fy -- 钢筋抗拉强度 注意:1. 作者提醒用户,如果不考虑底板与土的摩擦力,按规范 方法(即上面的方法)计算的弯矩配筋是偏于不安全的。 请用户适当放大配筋。但考虑底板与土的共同作用,其 结果是能满足工程需要的。 2. 最小配筋:当实际板厚大于h0l, h0l=sqrt[m/(0.95*ρmin*b*fy)]时,取最小配筋为: as,min=1.25*sqrt(m*ρmin*b/fy)和规范的受弯构件 最小配筋二者的较小值。 式中, m -- 单位板宽上的弯矩设计值 ρmin -- 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 b -- 板的单位计算宽度,取值为1000 \sn 随手算之十五: 一排钢筋根数计算程序 版本: v1.2 设计: 迟俊岭 计算原理: 1. 梁的上部纵向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30和1.5d(d为纵筋直径) 2. 梁的下部纵向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25和d(d为纵筋直径)。 梁的下部纵向钢筋多于两层时,钢筋水平方向上的中距应 比下面两层的中距大一倍。 \hl 随手算之十六: 均布荷载下弧梁内力计算程序 版本: v1.2 设计: 迟俊岭 未注册版本仅在每次使用时出现注册提示,其余功能均相同。 本程序启动后,可以多次修改计算参数,不必退出,然后点取 <计算>按钮。如果结果满意并想存盘,则点<存入文件out.txt>。 计算原理: 1. 梁两端为固定,等截面。 2. λ=ei/gj=抗弯刚度/抗扭刚度 h --- 梁高,b --- 梁宽 ┏━━┯━━┯━━┯━━┯━━┯━━┯━━┯━━┯━━┓ ┃h/b │1.0 │1.2 │1.4 │1.6 │1.8 │2.0 │2.5 │3.0 ┃ ┠──┼──┼──┼──┼──┼──┼──┼──┼──┨ ┃λ │1.38│1.69│2.04│2.44│2.90│3.39│4.88│6.65┃ ┗━━┷━━┷━━┷━━┷━━┷━━┷━━┷━━┷━━┛ 注意:梁的高宽比应≤3,且≥1 k1=[4*(λ+1)*sinθ-2*θ*(λ+1)+(λ-1)*sin(2*θ) -4*λ*θ*cosθ] / [2*θ*(λ+1)-(λ-1)*sin(2*θ)] 3. 最大正弯矩产生在跨中: mc=k1*q*r*r 4. 最大扭矩发生在梁的反弯点,最大负弯矩和最大剪力发生在 梁端: mψ=mc*cosψ-q*r*r*(1-cosψ) tψ=mc*sinψ-q*r*r*(ψ-sinψ) ψ--- 反弯点弧度,由mψ=0,求得:cosψ=q*r*r/(mc+q*r*r) 5. 当为现浇板时,扭矩可大幅度减小,不必按计算配筋。 \pdgj 随手算之十七: 坡道(刚架)弯矩计算程序 版本: v1.2 设计: 迟俊岭 未注册版本仅在每次使用时出现注册提示,其余功能均相同。 本程序启动后,可以多次修改计算参数,不必退出,然后点取 <计算>按钮。如果结果满意并想存盘,则点<存入文件out.txt>。 计算原理: 请参见<<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>>p581~p582 1. k= h/l * i2/i1, u=k*k+4*k+3 2. 在q1、q2作用下: ma=mb= l*l*[q2*(2*k+3)-q1*k]/(12*u) mc=md= l*l*[q1*(2*k+3)-q2*k]/(12*u) 3. 在q3作用下: ma=mb=mc=md= q*h*h*k/12/(k+1) 4. 在q4作用下: ma=mb= q*h*h*k*(2*k+7)/60/u mc=md= q*h*h*k*(3*k+8)/60/u 5. 请用户自己做出弯矩组合。 \lzj 随手算之十八: 梁折角处附加箍筋计算程序 版本: v1.2 设计: 迟俊岭 未注册版本仅在每次使用时出现注册提示,其余功能均相同。 本程序启动后,可以多次修改计算参数,不必退出,然后点取 <计算>按钮。如果结果满意并想存盘,则点<存入文件out.txt>。 计算原理: 梁的内折角处于受拉区时,应加密箍筋,该箍筋应足以承受未锚 固在受压区的纵向受拉钢筋的合力,且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小于全部纵 向受拉钢筋合力的35%。 1. 未伸入受压区的纵向受拉钢筋的合力: ns1=2*fy*as1*cos(α/2) 2. 全部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的35%:ns2=0.7*fy*as*cos(α/2) 式中:as -- 全部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as1 -- 未伸入受压区的纵向受拉钢筋面积 α -- 梁的内折角 fy -- 纵向受拉钢筋强度设计值,内定: fy=310 n/mm2 取ns1, ns2的较大值配筋。当受拉纵筋全部锚入受压区时, 取as1=0。 3. 附加箍箍的作用范围:s=h*tg(3*α/8) 4. 当梁的内折角α≥160度时,纵向受拉钢筋可采用折线形,不必断 开。此时取:as1=as 上面两个是附件http://www.dimcax.com下载次数里的re...s.hlp文件内容。 我加载了菜单后,命令全部成了“?”,不过能用,我用的是cad2005,这是什么原因?怎么解决? |
![]() |
![]() |
GDT自动化论坛(仅游客可见) |